阅读历史 |

第六十九章 我孙子未来有大出息!(1 / 2)

加入书签

赵家村的盘炕队在王山村干了三天的活儿,才把那里的火炕都盘好了。

剩下的只需要晾上七八天,就能躺人了。

随着王山村的火炕开始发挥作用,周围的村子也渐渐知晓了火炕这样的好东西。一时间老村长的家里不断有人来拜访,大部分还都是陌生面孔。

而被赵老二领进火炕队的赵吉和赵利兄弟俩,也从一开始被人隐隐排斥,只能努力跟在这些老把势身后干点儿杂活儿,到后面慢慢被队伍里的人接受,甚至当作徒弟来教。

这兄弟俩一开始跟着队伍吃饭的时候,连口好菜都不敢夹,生怕吃多了会让赵老二他们不高兴。

等到后面,队伍里的汉子们一人一筷子往他们碗里夹菜,硬是把两个小少年撑的直打嗝。

两个孩子的变化赵三奶都看在眼里,她面上不说每天夜里想起儿子和儿媳都要悄悄哭上一场。

好啊,真好啊!最冷的冬天他们都能活下来了,往后日子的肯定会越来越好的。

孙秀才知道了火炕传开的事儿,也暗暗提点徒弟,让他们劝着村长把此事报给知县。

宁州的雪灾坑害的不止一个赵家村,但他们这里能想出火炕,其他地方却不一定。要是火炕之法能被裴周送去京城,到时候赵家人得到的就不止是钱财,还有名声!

这事儿赵三宝却是没怎么想过,他性子纯直,说白了就是轴得很。书虽然读得很好,却不会与人相处,更不懂得人心算计。

孙秀才为了改掉赵三宝这个毛病没少费力气,这几个月下来,赵三宝才总算没了当初的孤高,不再排斥耍心机手段了。

他很快把孙秀才的提点跟家里人说了,赵老二十分听劝地当天夜里就去找了村长说了这事儿。

老村长却比他们更为敏锐,一下子就想明白了孙秀才的意思。

要是火炕在知县老爷那里过了明路,又送到京城经过了皇帝老爷的眼。那到时候他们赵家村火炕不仅能打出名头来,也不会有那等不长眼的伸手过来非要分一杯羹了。

这么想着,他迅速通过自己的渠道把火炕报了上去。

正巧这段时间裴周为雪灾的事儿忙得脚不沾地,成日里光是听到各村报上来的死亡人数就是一个头两个大。

等赵家村的消息送过来时,他还以为又是来跟自己要粮食要人的,没想到翻开一看,却是一张火炕的简要结构图!

这图是赵三宝画的,上面还简单说了火炕的各种好处,更把盘炕所需的材料也简单列了一遍。

县丞只看到自家知县大人原本紧皱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,连日里阴沉冷肃的脸色都有了回转的迹象。

那县丞好奇极了,刚要开口发问,就见裴周猛地一拍桌案,大声叫了句“好”。

“好啊!好一个赵家村火炕,有了这火炕,今年冬日漳县就能少几个被冻死的人了!”裴周忍不住激动起来。

他高兴地把火炕图拿给县丞看,还不住拍手道:“等我找来了那赵家村的火炕队,在我家里盘一个出来,若是真如图上所说那么好,我便将此事上报朝廷,想来陛下定然会好好嘉奖赵家人和赵家村的!”

县丞飞快看完,脸上也露出了笑意。

他朝裴周拱了拱手道:“大人多日以来天天为此事烦忧,如今总算找到了解决办法,这真是咱们漳县之幸啊!”

“这何止是漳县之幸,分明是天下所有苦寒之地的幸事!找来那个盘炕队的事就交给你去办,到时候如果火炕没出差错,便也记你一功。”裴周拍了拍县丞的肩膀说道。

县丞的脸瞬间激动地红了起来,他看得出这火炕的价值,自己要是真的能在陛下面前露一次脸,往后也不怕升官无望了。

有功劳在前面吊着,县丞很快找上了老村长,让盘炕队去县城为知县大人盘个火炕。

整个队伍的人听说自己要去给知县老爷办事儿,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,第二天一个个都哈欠连天。

老村长气得把他们狠狠骂了一通,让他们一定跟紧了赵老二,可别在这么关键的时候拖了大家后腿。

盘炕队纷纷点头应是,被村长这么一敲打之后,越发乖顺起来。

有了县丞的配合和赵老二的管束,十几个人一起动手,盘炕十分顺利。负责收尾的赵吉和赵利把土炕抹的平平整整,看不到一丝瑕疵。

只是等他们走出知县府衙的时候,都没能见到那位知县大老爷。

对此赵老二倒是不觉得有什么,回家的路上还去买了两斤排骨。

他出门前就听见孩子们念叨想吃肉,正好小幼娘最爱吃排骨,赵老二就买了些回去给家里人打打牙祭。

几日之后火炕干透了,裴周便按照那纸上说的点了炕灶,感受到了睡在火炕上是怎样一种舒适之感。

确认了火炕没问题,他便赶忙写了一封奏折送去京城,顺便把火炕一事宣扬开来,给赵家村火炕队拉了不少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女生耽美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