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45章 第一次王府政令(1 / 2)

加入书签

第二天,明睿一直睡到了太阳高照,阳光洒满了床铺,才懒洋洋地睁开了眼睛。

映入眼帘的是成儿和静儿那带着几分调皮、几分戏谑的笑脸,仿佛在说:“你这个大懒虫,终于醒了。”

简单洗漱过后,明睿慢悠悠地走向饭堂。一进门,就看见柴虚坤已经在那里等得不耐烦了。

“王爷,商会豪族已经把利权文书送过来了。”柴虚坤说着,递上一份文书,“上面都写清楚了,咱们独占三成纯利,还有他们各家分别占的比例。”

明睿接过文书,扫了一眼,嘴角勾起一丝满意的笑容。他抬起头,对柴虚坤说:“这次做得不错,辛苦你了。”

柴虚坤还能说什么?

忙不迭应道:“那是自然!”

明睿轻轻放下手中的文书,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。“今日,本王要交给你一项重任,去招募百姓到王府的田地上耕作。”

柴虚坤闻言,脸上露出几分为难之色。“王爷,这……只怕不易啊。如今百姓大多被各大豪族束缚,成为他们的佃户,哪还有自由之身愿意来王府的田地上劳作呢?”

明睿站起身来,伸了个懒腰,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。“放心,总会有人愿意的。而且,这将是本王赢得民心的重要一步。”

柴虚坤听后,脸上露出困惑之色,迟疑地问道:“王爷,您莫非已有妙计?”

“听从王命耕种者田赋十取其三,若家中日后有从军者再降两成,耕满十年以及开荒者,土地尽归其所有!”

“王爷,豪族的田产税赋近乎九成,您这岂不是等同于将土地拱手相送?”柴虚坤的眼中满是不可置信,这样的政策居然出自这位年纪轻轻的王爷之口,实在令人震惊。

“正是要送出这些土地。”明睿的声音坚定而有力,“土地散则人心聚,若百姓们背负着沉重的税赋,他们又怎能真心实意地为本王效力?”

柴虚坤皱眉思索,试探着问道:“王爷,聚拢人心固然重要,可这代价是不是未免太大了?或许我们可以稍作调整,降低一点就行?”

明睿轻轻摇头,语气平和却坚定:“柴大人,此策已定,无需更改。豪族不算什么,北戎和漠北才是咱们真正的强敌。”

柴虚坤听后,心中猛然一颤,仿佛被寒风刺骨。

没错,秋后漠北骑兵的骚扰,年后北戎大军的进犯,这些才是他们真正需要面对的难题。

此刻的辽东,唯有辽州尚未沦陷。然而,整个辽州的人,一提起那些蛮夷,面色就会变得苍白。他柴虚坤也不例外。

回想起自己的过去,他曾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主簿。直到北戎的铁蹄逼近宁阳郡,那些所谓的朝廷大员纷纷逃窜,唯独他坚守阵地。也正因为这份坚守,卫国公才向朝廷推荐他,使他得以担任这宁阳郡守。

想到这里,柴虚坤已经站起身来,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,“下官明白了,这就按照王爷的意思去办!”

一个时辰之后。

郡守府外告示牌上,张贴出辽东王府招募百姓前来开荒种田的公告!

很快里三层外三层堆了不少人。

“孟老,牌子上写的什么?你给大家念念呗。”

一群破衣烂衫的老百姓,站在告示牌前指指点点,但是都不认识字,这是有人叫着一个刚刚走过来的不显眼小老头。

这个小老头,全名孟矾洋,祖籍何处不详,只因前几年做过个把月的师爷,所以现在认识的人见到他都会恭恭敬敬叫上一声孟老。

“闪开,闪开!”

孟矾洋佝偻着背使劲往人群中挤,嘴上还不断嘟囔着:“一群泥腿子,不认识字瞎掺和什么?”

当他好不容易挤到告示牌前,认真看完上面的字,不禁眯起三角眼,眼眸中闪烁出一缕令人玩味的光。

“孟老,上面写的什么啊?你倒是给大家念念啊。”

“是啊,咱们这一群人中就属孟老您的能耐大,您就给大伙念念呗。”

“......”

“安静安静!算你们这群泥腿子有眼光,听好了。”

孟矾洋听着大伙叽叽喳喳的夸赞,不禁挺了挺腰板,大声给身边百姓们读了起来。

“告示上说:现王府有良田万亩,招募百姓前来耕种。”

“凡按王府法令耕种者,田税十取其三,若日后家中有当兵者再减两成。”

“耕种满十年或自行开垦的荒地,尽数归个人所有!”

人群中的百姓听到孟矾洋读完告示,顿时更加热闹起来。

“真的假的啊?就连大善人徐老爷家的田也是十取其五呢,辽东王十取其三岂不成贤王了?”

“王哥你听,种满十年或者开垦荒地都归自己所有。”

“可别信,宋老爷家也说帮忙开荒不收租,哪次少收了?你要是敢和他理论还得挨顿打呢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女生耽美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