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37章 宁阳商会天价粮,辽东王开始施粥(1 / 2)

加入书签

杨兴隆目睹了众人的嘴脸,心中虽有不甘,却仍然硬气地与明睿道别,随后匆匆返回了自己的府邸。

宁阳商会的一众人等,此时只剩下徐掌柜孤身一人,他与明睿相视一笑,随后步伐从容地离去。

半个时辰后,宁阳郡内的大小豪族府邸纷纷放飞了信鸽。

与此同时,唯有徐掌柜带着他的一双儿女,在西市大街上闲庭信步地在遛弯。

宁阳商会虽然主要由辽东的豪族组成,但徐掌柜却是个例外。

整个宁阳商会都是由辽东豪族阶级构成,唯独只有他是靠着精明能干,贩卖布匹起家,实打实的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。

在大靖王朝,等级制度森严,“士农工商”四民有序,商人如徐掌柜虽富甲一方,却时常受到豪族们的冷眼与排斥。

“爹,您为何不用飞鸽传书从南方购粮呢?”大女儿徐淑云眨着她那新月般的圆眼,好奇地问道。

小儿子徐卿峰也接着说道:“是啊,爹,辽东王的银子可不是那么容易赚的,都让那帮豪族占了便宜,岂不是可惜?”

徐淑云秀发披肩,刘海随风轻舞,为她那如鹅蛋般的小脸增添了几分灵动与俏皮。不笑时若隐若现的卧蚕更是吸睛。

徐清风乌发束起,柳眉心眼,身材高挑,俊美的样貌有着几分类似明睿那妖孽的阴柔,只不过多了几分独属于纨绔子弟的浮躁。

“哎,云儿、峰儿,你们这两个小家伙,难道爹爹真的不知道辽东王的钱是好赚的吗?”

徐掌柜听着儿女温言相劝,无奈地叹了口气,“只是啊,与那些豪族争利,终究不是长久之计。”

“可是,爹爹......”徐淑云刚想要再说些什么,却被徐掌柜轻轻拉到了一旁。

就在这时,一群百姓如潮水般奔涌而过,仿佛有什么大事即将发生。

人群最后是一位老妪拉着自家拄拐的老翁,边拉边催促着。

“老头子,快点走,宁阳商会的米行到时辰卖粮了。”

“哎呀,你个老婆子,就咱们这三十文钱也买不了许多米,着什么急啊”

“能不急嘛,听说昨个下午,米行外面的米价都标注到一百五十文一斗了。”

“哦!那快走,快点走!”

说完,老翁喘着粗气,紧握着拐杖,步履蹒跚地又加快了几分脚步。

徐掌柜三人回过头,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身后熙熙攘攘的米行,那里聚集着焦急的百姓,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无奈和忧虑。

此时在场众人只有他们深知,如今的米价早已不是昨日之价,即便有人愿意承受这高昂的价格,可这米也已经所剩无几了。

三人相视无言,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滋味。

“怎么这米都涨到一百八十文一斗了?”

“昨个早起还是一百二十文,下午就变一百五十文,怎么今日又一百八十文了?”

“是啊,这米价连涨,还让不让百姓活了?你们这群奸商!”

“......”

百姓中抗议声骤起,纷纷谴责米行连日来上涨的米价。

“滚滚滚,不买滚远点!”

米行的伙计满脸的不耐烦,他冲着人群大声辱骂,手臂一挥,就要驱散这些抗议的百姓。

但百姓们不为所动,他们依然坚定地站在米行前,声音中充满了不满和抗议。

伙计见众人无动于衷,心中虽然有些惊讶,但表面上却更加嚣张,他挺直腰板大声叫嚣道,“不妨告诉你们这群泥腿子,所有的粮食都已经被新来的辽东王买走了,你们就算在这里闹,也是没用的!”

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傲慢和轻蔑,然而,他的这番话却更加激起了百姓们的愤怒和不满,他们紧紧地围在一起,誓要与这个贪婪的米行斗争到底。

伙计眼见众人仍驻足不散,不由直了直腰板,大声喊道:

“现在就剩下这几石的库存,不买就没了,几日之后才会再有新米抵达宁阳港口,那时候的米价为二百文每斗,甚至更高!”

二百文?寻常米价的五倍!

天价米的消息犹如滚沸的油锅中添进一瓢凉水,原本喧闹的人群更是鼎沸起来。

有的议论着米行涨价,为富不仁。

有的议论新来的辽东王不顾百姓死活,全然将宁阳郡的粮食都买了去。

可这时更多的老实人争相上前买着为数不多的粮食。

“小哥,快,给我称五升米!”一男子艰难跻身上前,递出手中的铜钱和布袋。

“卖没了卖没了,谁让你们这群泥腿子动作慢了?”

“小哥小哥,五升下等粟米就行啊!”

伙计不耐烦地驱逐着买粮的人群,抬来米行门板打了烊,“五日后赶早吧!”

随着米行的打烊,买到粮食的百姓怀揣着希望匆匆归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女生耽美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