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98章 期待(1 / 2)

加入书签

太后对荣华不贪慕虚荣又顾全大局倒是很是欣赏。一双苍老而沉稳的眸子里,闪过一丝敬佩。“荣华,这簪子是你的荣耀,也是哀家对你的期望,赶紧戴上吧!”

荣华垂了眸子。太后如此坚持,她再不收了簪子倒显得矫情。她悄悄瞥了一眼慧贵人,慧贵人轻轻点了下头。

荣华恭敬地行礼,“多谢太后娘娘。”

太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,关切道:“还不到哀家身边来。”

慧贵人轻轻碰了碰荣华,示意她上前。荣华顺从地走向太后,优雅地下跪行礼。太后拿起一支镶嵌着红宝石和翡翠的凤穿牡丹簪子,端详着荣华的发型,轻轻地将簪子插入她左侧的发髻中。

簪子在荣华发间闪烁,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,为荣华增添了几分华丽与尊贵,连带着本就端庄的容貌更添几分端庄大气。

太后满意地点点头,缓缓开口:“哀家只有一个女儿,她远嫁他国和亲。这些年来,哀家一直思念女儿。”

她的话语在此刻停顿,目光不经意间转向了荣华。

慧贵人倒是微笑着轻声劝解,“太后,长公主是天之骄女,必定福泽深厚,安康长寿。”

太后微微点头,心中的自豪溢于言表,她的女儿,自然是世间最优秀的女子。

“荣华,”太后将目光转向荣华,语气中带着几分深沉与期待,“哀家观你性情,竟与长公主有几分神似。气质容貌也颇有相似,哀家一看到你,就像看到了年轻时的长公主。”

此言一出,四周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。荣华与慧贵人面面相觑,彼此交换着不解的眼神。

太后的话锋,似乎试图将荣华与长公主牵扯在一起,但长公主在闺阁之时,于朝政之事颇有独到的见解,深得先皇欢心,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女。

只可惜远嫁和亲阿兰国。

眼下,也没听朝内要哪个公主和亲,再说现在早已不是先皇当朝,要和亲也是现任皇帝的女儿和亲。

难道······替皇后选义女?

荣华心下一紧,但能面上却保持如水般的平静。

她恭敬的福了一福,声音中充满了尊敬和谦恭,“太后,长公主殿下犹如日月之辉,光芒万丈;我只如那暗夜中的一点萤火,微弱而渺小,岂敢与长公主殿下相提并论?”

太后温和地笑着,亲手扶起荣华,“孩子,你不必如此谦卑。你是哀家的救命恩人,这份恩情,哀家铭记在心。哀家,有意认你为义女,你可愿意?”

荣华望了眼慧贵人,慧贵人一双明亮的眼睛忽明忽暗看不清她现在的表态。

她又将目光转向太后,太后满脸期待,那样子倒是一副慈祥期待的样子。

荣华久久未表态,柔煦姑姑笑了一下,“荣华,愣着干什么?还不快谢过太后?”

慧贵人亦附和着,温声提醒,“是啊,还不快快向太后致谢?”

做太后的义女,跟皇家攀上了关系,且荣华已嫁入陆府为人妻,大可不必要考虑和亲之事。

慧贵人笑着扯了扯荣华衣脚。

荣华敛了神色。

前世,她记得老阁老的女儿和太后女儿交好,倒是有意要认太后为义母。在太后一次病重时,宫中太医束手无策,老阁老不惜一切,甚至找来了民间的名医为太后诊治。

太后病愈后,老阁老便多次试探,希望能让女儿成为太后的义女。太后总是微笑着婉拒。

太后睿智,沉稳,向来不是一个拿感激,恩情做交换的人。

若说是因太后的救命恩人这件事,太后感激才收她为义女,倒显得牵强。

虽不知太后到底怀着怎样心思收了她做义女,但皇命难违,她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。

荣华又将目光转向太后,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与欣喜,“太后娘娘的深厚恩情,荣华铭记在心。如果太后娘娘不嫌弃,荣华愿意像亲生女儿一样,尽心尽力地侍奉您,为您尽孝。”

她放声大笑,频频点头,连声称赞:“好,好,好!荣华,既是如此还叫哀家太后娘娘?”

荣华的脸上绽放出甜美的笑容,乖巧地改口,“义母!”

太后满意地“嗯”了一声,显然很受用这个称呼。接着,她吩咐柔煦姑姑取出一幅精美的丹青,赠予荣华。

“听闻你喜欢书法,义母也喜欢书法,这是书法大师王惜之的代表作,如今义母便将它送给你。”

这是作为认亲礼,其份量也是国宝级别,极其珍贵。

荣华一时间得了太后两份国宝级礼物,心中燃气一丝惊喜,“多谢义母。”

但惊喜之余她心中更多的是担忧。

太后不会无缘无故的对一个人好,这两份贵重礼物都是太后珍藏多年的心头好。期间,也有亲近的人向太后讨要,这些宝贝,但无一成功。

皇贵妃要过凤穿牡丹大红宝石簪子,老阁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女生耽美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