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11章 足利义满(2 / 2)

加入书签

帝对于倭寇的重视,向兵部的属员强调了一遍。

接到书信之后,左右兵部侍郎面面相觑,脸上都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。

倭寇骚扰沿海,这事情是早已有之,谁也不会觉得很奇怪,也不会太大的重视。

国泰民安才是正道,如今区区海边一些跳梁小丑,似乎是让皇帝大动肝火了。

兵部左侍郎抖着手中的奏折批复大声说道:“如今战事初定,陛下又要大举制造战船与火炮,这是要穷兵黩武吗?!”

兵部大堂上的属官被左侍郎的声音吓了一跳。

正在办理公务的兵部属员纷纷抬头看着左侍郎。

右侍郎顾同青连忙伸手拉了一下左侍郎。

两位兵部侍郎来到内堂,顾同青叹息着说道:“胡玉堂,陛下携大胜归来,声望正是如日中天之时,你在大堂上胡言乱语,回头最少也是个罢官免职的下场!”

左侍郎不服气的说道:“胡某为天下万民着想,他要是把我罢官免职,那我走就是了!”

胡玉堂的怨气还是不少的:“数年征战,万民疲敝,你看看他,下令大举修造兵船和火炮,他要干什么?他这是要大兴刀兵马?”

“还有燕王……哼哼,一纸诏书,就把黄河以北封给了逆贼朱棣,倒真是慷慨的很。”

“听说他还在战场上筑台祭天,礼部的人也是嘲笑,说这样的皇帝实在胡闹。”

两位侍郎唉声叹息了一番,仿佛大明不是打了胜仗,而是大明要亡了。

铁铉允文允武,他虽然是兵部尚书的头衔,但同时也能领军打仗。

朱允熥率领大军北伐,身边跟着的,手底下重用的,都是武将一系的人才。

这种用人方式,与朱允炆重用儒臣的态度截然相反。

顾同青和胡玉堂都是文官体系之内的重要人物,对朱允熥这种战争狂很不顺眼。

不就是几个小村子被倭寇洗劫吗?

这种事情已经持续了三十年,张士诚那会儿就已经有了,何必大惊小怪?

顾同青看着奏折上的红笔朱批,他皱着眉说道:“陛下穷兵黩武的乱命,我们如果不照办的话,恐怕就要有祸事啊。”

胡玉堂也是满脸不甘心。

奏折上批示要造船造炮,如果不遵照执行,那肯定会出事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历史军事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