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六百十章 化域为州 造势借势(2 / 3)

加入书签

还是微微趋身扶起了车师国王。

在刚刚孟光与张温二人对话的过程中,车师国王因为没收到孟光的回应,一直保持着屈身的姿势。

尽管这样的姿势,在生理及心理上都不好受,但车师国王却一点都不觉得违和。

因为车师国王知道,哪怕是当年西域都护府的都护,他的地位也只大概等于中原境内的一都尉,更何况孟光身为九卿之一。

不客气地说,孟光能受他这一拜,都算得上给他面子了。

在被孟光扶起后,车师国王的脸色变得颇为拘谨起来。

主要是从未学过大汉礼仪的他,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打开话头。

但好在孟光知道一些糜旸接下来对西域的布局,于是孟光也不想让车师国王太过尴尬。

孟光主动询问车师国王道「足下这是要往何处去?」

有着翻译的存在,让不知汉语的车师国王与孟光交流起来并不困难。

见孟光主动询问自己,车师国王喜不自胜。

他连忙恭敬地答道「近来听闻大司马的公子偶感风寒,需要城外一些草药作为药引。

幸得大司马相助,臣才复国成功,如此大德,不能不报。

臣今日见天气正好,正欲出门为大司马的公子找寻那些草药。」

听到车师国王的解释后,再看着他身后随从身上的药囊,孟光知道他并没有说谎。

而西域诸国虽说军事能力一般,但基本都是富庶之国,稍微花一些钱财,打探出这个消息却也是不难。

可车师国王外出的原因,却不由得让孟光觉得有些好笑。

再怎么说也是一国之君,竟然甘愿为大司马的公子亲身冒险寻药,车师国王的汉名取得果真没错。

车师国王的汉名为「蜀爱阳」,这个名字可是大有讲究的。

蜀代表着益州,阳则是与「旸」字互通,这样一来,蜀爱阳三字的寓意就不言而喻了吧。

旁的不说,这位车师国王跪舔的本领,的确是一绝。

「不用去了。

我大汉人才辈出,些许草药还无须足下涉险。」

说完这句话后,孟光就转身离开了四方馆外。

而在孟光离开之后,得到孟光吩咐的车师国王,竟一时之间不知道,是否该回去。

但在思考了好一会后,觉得还是不要违逆孟光的车师国王,就垂头丧气地带着随从返回了四方馆中。

只是在回

到四方馆内后,车师国王又立刻换上了另外一副面孔。

在孟光面前时,车师国王是一副谦卑、憨厚的模样,可在四下无旁人时,车师国王的神态却变得凝重、疑虑起来。

车师国王用手指不断摩擦着手中价值不菲的琉璃杯,不知在想着什么。

思考良久后,车师国王叫来一位亲信,给了他许多钱财,让他去打探下方才在门外看到的那两位使者是何身份。

车师国王总觉得,那二人的到来,会给目前的西域局势,带来不小的冲击。

至于这冲击是好是坏,就看调查到的结果是什么了。

孟光在离开四方馆外之后,就径直来到了相国府。

自刘备驾崩以来,大汉的政治格局就出现了一种很有意思的局面。

在遗诏中,刘备曾为刘禅规划好了三位辅政大臣,但刘备偏偏未明确指出,三位辅政大臣中,到底是以何人为首。

「凡军国大事,由三府协力磋商,再奏闻少主。」

也许是刘备无法决断,也许是刘备有意为之,在刘备的这句话下,目前大汉的政治格局是保持着三府鼎立的局势。

三府分别是诸葛亮的相国府,糜旸的大司马府以及张飞的大将军府。

当三府的主人达成一致时,便可达到历史上「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朝政大权,尽操辅政」的格局。

而从近段时间大汉朝廷的一系列人事变动来看,旁人不难判断出,三府本质上是各有分工,互相制衡的。

例如糜旸的大司马府,主要负责大汉的军事行动。

诸葛亮的相国府,主要负责大汉的日常政务。

至于张飞的大将军府,掌握的则是京畿一带的兵权。

当然了,虽说往大了说,三府各有不同的权力根基,但许多事都需要三府的相互配合才能施行下去。

既互相制衡,却又彼此都离不开。

这样的权力格局,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,但却十分契合今汉的国情。

至少自刘备驾崩以来,在这种权力格局下,大汉的一切运行的都十分平稳。

原本糜旸曾自请负责迎接东吴使者的一切事宜,可最近几日糜澄感染风寒,糜旸休沐在家照料。

故而孟光在迎接到东吴使者后,是来到诸葛亮的相国府复命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女生耽美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