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六百一十三章 貌合神离 止步数里(1 / 3)

加入书签

曹彰与夏侯楙还未开心多久,他们的眼中就又浮现了疑惑的神色。
大体上听来,张郃的诈降计颇有可取之处,可具体步骤该如何操作呢?
这个疑问,想来也只有张郃能够解答了。
于是曹彰与夏侯楙齐齐复将目光望向张郃。
见二人的目光投来,张郃继续胸有成竹地说道:
“诈降之计要想成功,除去要符合情势之外,诈降的人也要有一定的身份,且有站得住脚的理由,这样才能使诈降计事半功倍。”
听到张郃这么说,曹彰与夏侯楙点了点头。
例如当初的孟达,他那时的身份就是糜旸麾下的一员实权大将,若非如此的话,曹仁那时也不会在听到孟达愿降的消息后欣喜不已。
而那时的孟达,的确有过被刘备贬斥的先例,也就是说从常理上讲,他有着背叛刘备的理由。
见曹彰与夏侯楙认可了他的话,张郃最后直接言道:
“故而要想最大程度上让糜旸取信,唯有吾以自身为饵,前去诈降于糜旸。”
张郃的话音刚落,方才脸上还有认同之色的曹彰与夏侯楙两人,脸上顷刻间就浮现了震惊之色。
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,张郃竟然会将自己作为那位诈降的人。
只是震惊之余,曹彰与夏侯楙又不禁细细思索起来。
论身份,张郃眼下可算是长安城内的实权魏军将领。
论缘由,嗯,张郃的确也算不上什么纯臣。
当年官渡大战时,张郃不就干过因情势不利就直接投降的事吗?
再往前追溯的话,在袁绍谋夺冀州后,张郃也是那时变节最快的韩馥臣子。
单单凭借着这两件事例,要让糜旸相信张郃是真投降,好像是会更容易些。
毕竟相比于孟达的一次背主,张郃可是都背了两次了,更不差第三次。
但是重要的是,正因为以往有着那两次事例在,曹彰与夏侯楙当下又如何保证,张郃这次是不是真的想投降糜旸呢?
要是张郃假借诈降的名义,暗中却做着勾连糜旸的事实,那长安城可不就危险了吗?
一想到这一点,曹彰与夏侯楙看向张郃的目光瞬间变得不对了起来。
曹彰与夏侯楙异样的目光很快被张郃所捕捉到,而明白二人目光深意的张郃,脸色一下子变得通红了起来。
好像也不能怪曹彰与夏侯楙如此想他。
张郃也是背主过两次的人,羞愧的情绪对于他来说有,但定然不多。
张郃很快就压制好心中涌现的一丝羞愧,然后对着曹彰与夏侯楙拱手道:
“以往我虽二次行过识时务之举,可那时的我孤身一人,并无家人相伴。
当下却不同。
自归顺先帝以来,先帝赐我婚姻,助我在许都开枝散叶,繁育家族。
现在我的家人又承蒙陛下恩典,养于洛阳之中。
先帝,今上皆对臣情深义重,臣又岂是忘恩负义之辈乎!”
张郃的语气铿锵有力,他在尽最大的努力,让曹彰与夏侯楙二人相信自己。
而曹彰与夏侯楙二人在听完张郃的话后,互相对视了一眼,眼中多了几分相信张郃的神色。
曹彰与夏侯楙不是傻子,他们当然听得出张郃话语中的言外之意。
表面上张郃每句话都在讲述曹操与曹丕对他的恩德,但张郃其实要表达的事是——他的家人在曹魏的控制之中!
这点就是张郃用来取信曹彰与夏侯楙的有力支撑。
张郃要表达的深意并未白费,在曹彰与夏侯楙看来,有着张郃的家人在手上,的确不用太担心张郃会反叛。
毕竟张郃的年纪不小,子嗣断绝这件事对他来说,威慑力还是很大的。
在暂时相信张郃之后,曹彰立即换了一副面孔。
一阵爽朗的笑声从他的口中发出,曹彰来到张郃身前拍着他的肩膀道:
“左将军真是多心了。
左将军多年来为大魏立下过许多汗马功劳,孤又怎么会疑心左将军是忘恩负义之人呢?
孤方才之所以迟疑,是在担心要是左将军深入虎穴,你的的安危该如何保证呀!”
说完后,曹彰的脸上果真浮现了几分担忧的神色。
好似他方才真的从未对张郃起过疑心一般,亦好似当下他真的是在担心张郃的安危一般。
但曹彰的话,还是让张郃明白了他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什么。
你要是选择亲自去汉营,那我还是不会放心的。
在曹魏这个充满诡谲的大染缸内,听得懂言外之意,几乎是任何臣子想生存就必须学会的技能。
数十年来的战战兢兢,让张郃在这方面足可以称之为大师。
望着曹彰“担忧”的脸庞,张郃拱手道:
“臣不会去汉营。”
听到张郃做出这份保证,一旁的夏侯楙这时也大笑起来。
夏侯楙走到张郃身前,用手拍了拍张郃的另一边肩膀,他满意得说道:“若如此,我与子文就可安睡了!”
在将心中的隐忧排除后,曹彰收回拍在张郃肩膀上的手,继而问道:
“若卿不亲自前往,卿又该如何施为呢?”
面对曹彰的这番询问,张郃躬身对着曹彰说出了他的想法。
听完张郃的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