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五百七十九章 福至心灵 排除正确(2 / 3)

加入书签

梁州一战后,关中数年的存粮,早就尽皆覆没于大水中。

当下曹真与曹彰两支大军的粮草供应,大多是由中原河北等地转运来的。

中原河北一向是富庶之地不错,可千里转运军粮,也让魏军的军粮供应,一直没办法很顺畅充足。

这就让曹真没办法分出己方大军的军粮,前去补给曹彰的大军。

可若没有足够的军粮补给,即使曹真派出的兵马可以打开略阳与街亭的通道,但曹彰的大军别说继续防守街亭了,恐怕安然退回长安也是一种妄想。

因为一旦曹彰率大军撤退,糜旸是一定会率军在后追击的。

外有追军,内则军粮匮乏,这样的仗结果是一开始就注定的了。

刘晔的眼光的确很精准。

可他说出的话,对帐内的一众魏将来说,却是冷冰冰的,令他们心生悲痛。

一股浓厚的无力感,深深的萦绕在诸位魏将的心头。

这种知道友军有难,己方却无法施救的无力感,是很让人难受的。

就是曹真听完刘晔的话后,也不由得发出阵阵叹息。

他怎么从曹彰的身上,看到了自己当初在梁州时的影子?

等刘晔说完后,这一刻大帐内,没有一名魏将对退兵之议再有异议。

街亭若实在守不住,曹彰若实在无法援救,那么他们为了确保后路的安全,是一定要退兵的。

刘晔见他的话引起了帐内诸位魏将的情绪低迷,为了提振一下军心,刘晔起身对曹真一拜道:“我军当下退兵,只是一时的。待将来时机成熟,我军尚有收复凉州的机会。”

听到刘晔这么说,不止曹真,帐内的其他魏将也被刘晔的话吸引了注意力。

在诸将的注视下,刘晔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看法。

“贼军北伐,主要目的不在于侵吞凉州,他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全盘占据关中。

侵吞凉州,只是他们为占据关中做的准备。

我军失去凉州,从表面上看是一种巨大的损失,实则不然。

凉州自百年前以来,异族就时常作乱,以致凉州生计荒废,百姓流丧。

贼军拿下凉州后,至少数年内,不会让贼军的国力有大的跃升,相反贼军为保证凉州的安稳,还需要耗费国力来安抚凉州。

再而我朝地括南北,对于贼军来说梦寐以求的牧场,我军在河北就有数处。

失去凉州,不会让我军失去骑军之利。

而纵使贼军能占据河西走廊,得到优良牧场,可要想组建一支精锐的骑军,除去要有优良的牧场外,还需要有强大的国力为支撑。

益州距离凉州千里之遥,又重山相隔,贼军无法一直将益州的国力供输至凉州。

既如此,我军又何忧之有呢?

以当下的战局而言,凉州对我军来说,只是一块鸡肋而已。”

刘晔的话让帐内诸将的脸色好了不少。

曹真看向刘晔的眼神中,充满了欣赏。

曹真示意刘晔继续说下去。

得到曹真的鼓励后,刘晔继续说道:

“当下对我军,对我朝来说,最重要的是不能失去关中。

只要关中一直在我朝的版图之中,待我朝休养生息数年之后,我朝在关中的国力就会恢复大半。

到那时候,我朝依然可借助强大的国力,徐徐谋图收复凉州。

而关中之要在于长安,贼军的主要目的也在于长安。

既然当下凉州失去已成事实,那么我军当务之急是应该徐徐后撤,回到扶风郡布防,拱卫长安城!

大将军当知,长安对我朝来说意味着什么,对伪朝来说又意味着什么。

凉州可失,但长安是绝对不能被贼军夺走的!”

刘晔的话就犹如清凉的一盆水般,浇灌在曹真隐隐作痛的头上,让他的思绪一下子清楚起来。

对,当下不应该将注意力放在街亭一地的得失上。

而要将注意力主要放在,如何守住长安,如何守住关中这一件事上。

当思路的主要方向被确定后,曹真的心情顿时大好。

曹真看向刘晔问道:“子扬以为,贼军若想继续夺取长安,下一步会先攻打何处呢?”

对于曹真的这个询问,刘晔不假思索的答道:“定然是陈仓!”

刘晔很是笃定,而他的笃定也是有理由的。

“我军无须担忧贼军攻破街亭后,会从安定郡一路南下,跨越千里攻打长安。

一则贼军的主力大多在上邽,贼军无须舍近求远。

二则贼军的主要粮道在天水郡内,贼军不可能置粮道安危不顾,更不可能会让自身的粮道那么绵长!”

当听完刘晔的推断后,曹真的脸上浮现了笑容,只是他心中还有着一层顾虑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女生耽美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