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四百零五章 历史遗憾 不必重演(2 / 3)

加入书签

葛亮的用心。

在对着刘禅及众大臣说出内心的看法后,诸葛亮便又接着对着刘禅一拜诚恳请求道:

“臣非鲁莽之人,臣意欲亲自南征,心中自有把握,还望太子能相信臣。”

当诸葛亮的诚恳请求落入刘禅耳中后,哪怕刘禅心中有再不愿,但想到刘备叮嘱的他,在一番不舍与担忧之下,还是同意了诸葛亮的请求。

“既然如此,那南中之事,就全权委托丞相了。”

听到刘禅的这句话后,诸葛亮的脸上浮现喜色。

而众臣听到刘禅允准诸葛亮南征的话语后,他们便也不再进行劝阻。

刘禅都已经同意诸葛亮的请求,那么只要刘备不出面反对,那么当今朝野上下又有谁能阻止诸葛亮呢?

诸位大臣这时也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,诸葛亮这次南征能够凯旋而归了。

在得到刘禅的允准后,诸葛亮当即转身在一众大臣面前,安排起南征的一切事宜。

随着诸葛亮一道道口令的发出,大汉朝廷便再次以战争机器的形式开始动员起来。

在成都皇宫的一处大殿内,刘备正坐在御座上听着下方糜威的禀报。

糜威禀报的正是方才在朝会上发生的一切。

连日来的静养,让刘备的精神状态好了许多。

只是毕竟他的身体一直在走下坡路,所以他整个人的脸色相比于以往,还是显得更为憔悴了。

并且随着糜威的禀报,刘备的口中还不时的发出一些咳嗽。

这些咳嗽声扰乱着糜威的思绪,让他时不时就停下禀报,然后用担忧的眼神看向刘备。

反复几次之下,感觉听得断断续续的刘备不禁有些微恼:“你禀报你的,一直看着朕作甚。”

面对刘备的斥责,糜威吓得低下了头,然后便继续禀报起刚才朝会上发生的一切。

而随着糜威的不断禀报,刘备听到了诸葛亮对这次随他南征人员的名单的安排。

一个个的人名在糜威的口中说出,听着大部分人名刘备都没有什么反应,但是当听到马谡二字时,刘备的眉头皱了起来。

他不喜欢马谡已经很久了。

不过虽然心中不喜,但刘备并没有对此表达出任何看法,他只是静静继续听着糜威的禀报。

尽管近来他因为染病,将朝政大权都暂时交到诸葛亮手中,但他毕竟还在位。

故而在今日朝会召开之前,昨夜诸葛亮就曾求见过他,将自己破局的方略及要亲征南中的想法告知刘备,征询他的看法。

对于诸葛亮的方略,刘备可不是刘禅,他是知道其中利害关系的。

他并没有反对诸葛亮的方略,只是在诸葛亮讲完他的方略之后,他曾隐晦地提出,他想代替诸葛亮领兵南征。

毫无意外的,他的这个想法遭到了诸葛亮的强烈劝阻。

南中那地方瘴气密布,寻常壮年男子进入都可能染病,更何况本就有病在身的刘备?

为刘备的身体着想,诸葛亮是不会坐视刘备这个危险的想法成真的。

而面对诸葛亮的劝阻,哪怕刘备多么想南征,他最后也只能遗憾的放弃了这个想法。

想起昨夜诸葛亮充满关怀担忧的劝阻,刘备心有遗憾的同时,嘴角亦下意识地流露出一些笑意。

诸葛亮将他视作君父,那么身为君父的他,哪怕染病在身,也要提前为诸葛亮考虑好一切。

这便是如今糜威在他面前禀报的缘由。

其实按常理来说,哪怕刘备因身体原因不能视事,那么身为帝王的他,也应该暗中派出心腹监视着诸葛亮的一举一动。

防人之心不可无嘛,特别是对一个帝王来说。

但刘备却并没有这么做。

汉家四百年,是有着如绣衣使者那般直属天子的监察人员的。

刘备没有让人暗中监视诸葛亮,不是他没有人去做这种事,而是他觉得没必要。

一方面刘备对诸葛亮是十分信任的,另一方面刘备对自己也有着十足的自信。

作为以仁义着称的开国君主的他,根本就不需要搞一些阴诡的手段来对付大臣。

因为只要他想,朝廷上下数百员官员,随时都可以成为他的绣衣使者。

只要他出现在大臣面前,那么他依然是大汉中那个说一不二的帝王,他在大汉的地位,无人可以动摇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糜威口中的禀报已经结束。

这时刘备心中已然知道了诸葛亮的一切布置。

在知道这一点后,刘备抱着染病之躯,在脑海中不断思索着诸葛亮的布置有无疏漏之处。

染病之人,最忌耗费心神,只是刘备还是忍不住为下一代筹谋。

就在刘备在脑中不断思虑的时候,殿外的小黄门来报,说是丞相诸葛亮求见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女生耽美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