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二百一十章 隐患滋生 伯仁野望(2 / 3)

加入书签

本来他将曹真留在身边,本来就是权宜之计。

现在受禅仪式已经顺利完成,内忧得到解除,接下来他是要好好考虑外患了。

只是曹真目前不仅是镇西将军,还兼任着中领军一职,若是曹真要去雍凉赴任,那么这中领军得有人接任。

但片刻之后,曹丕就想出了担任中领军的人选。

曹丕看向大殿之中的朱铄,对其言道:「在子丹前往雍凉后,便由卿接任中领军一职。」

当曹丕的这个任命说出口后,陈群、吴质、司马懿三人齐齐一惊。

就是朱铄自己脸上亦浮现巨大的喜悦之色。

朱铄乃是沛国人,建安后期入为曹丕僚属,成为曹丕的重要智囊之一。

只是虽然朱铄智谋不凡,但他为人性急,所以在同僚间的口碑并不好。

性急的朱铄赶忙向曹丕下拜领谢,就怕曹丕反悔似的。

为何朱铄会如此惊喜,以及司马懿三人听到朱铄担任中领军一职会如此惊讶呢?

乃是因为中领军一职的特殊性。

中领军一职乃是曹操首创。

曹操为丞相时,于建安十二年在其丞相府中设置中领军,由亲信将领史涣担任,以统率亲兵卫士和禁军。

后曹操又置中护军一职,由韩浩担任,与中领军共典禁卫之事。

中领军如同高级将军,可以开府,下设长史、司马。

随着时间的变迁,中领军的职权越来越重,有主持选拔武官、监督管制诸武将的权力。

到了现在,中领军已经发展成为有直属营兵,负责统领中护军、五校尉以及武卫、中垒、骁骑、中坚、游击等禁军的最高统帅。

例如虎豹骑就归于中领军统辖。

在中领军职权不断增长的同时,曹操对此感到忧虑,所以后来中领军一职多以宗室亲信担任。

但如今这么重要的一个职务,曹丕竟然选择交予朱铄担任。

而且最重要的是,曹丕打破了中领军一职多为宗亲担任的潜规则,将这个职务交给了士族出身的朱铄担任!

这种政治信号,真耐人寻味。

曹丕不可能不知道中领军一职的重要性,他也不可能不知道,曹操多让宗室担任中领军的良苦用心。

但是在曹丕看来,朱铄乃是他的心腹,对他的忠心自不用说。

况且若是一味偏心宗室,不对士族释放出良好的政治信号,是不利于稳定他

的统治的,所以他才做出了这副安排。

看着朱铄激动的下拜谢恩,曹丕的脸上浮现笑容:「朕对卿信任有加,卿需勉力自身,不要让朕失望。」

面对着曹丕的告戒,朱铄当然忙不迭的答应。

曹丕这个人的性格非常矛盾,有时候很大度,有时候很小气。

但他有个显着的性格特征,那就是只要有人曾经帮助过他,那么他一定会不遗余力的相信他,重用他。

例如贾诩,贾诩当年曾帮助过曹丕夺嫡。

所以曹丕在继承魏王之位后,便当即任命贾诩为太尉,成为三公之一。

要知道担任三公最重要的条件,那就是名声不能有污点。

但贾诩别说名声是否有污点,因为当年他的那个献策,他在天下间的名声根本就是臭的。

贾诩的名声甚至比「肉脯」大臣程昱还臭,但哪怕如此,曹丕还是力排众议,将他硬生生扶上三公之位。

所以今日曹丕有打破潜规则提拔朱铄担任中领军的举动,也就不足为怪了。

但曹丕恐怕没想到的是,正是他今日的一个举动,造成了一个将来很不好的影响。

中领军与中护军乃是曹魏中军的统领者,而曹魏中军乃是曹魏大军中最精锐的部分,更是拱卫中央的禁军。

今日曹丕打破非宗室不能担任中领军的潜规则,无疑会给后继之君树立一个榜样。

历史上司马懿能在失去所有军权的情况下,一举反击控制洛阳,有个很重要的原因便在于,当时的中领军与中护军多年由士族担任......

例如蒋济与司马师。

历史上将曹魏打入万劫不复地步的,正是当初曹操一手创建出来拱卫曹魏的中军。

这种结果,真是充满了讽刺。

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?

曹操临死前的那句告戒,曹丕应该是忘记了。

在曹丕任命朱铄为中领军后,在大殿中的吴质突然提醒曹丕道:「西北军务要紧,然陛下不可疏忽荆州军务。」

吴质字季重,定陶人,乃是当世着名的文学家。

当年曹操为发展力量,在鄄城招贤纳士,吴质***而至。

因其才学通博,受到曹丕的赏识,成为曹丕的挚友。

在当年的「太子四友」中,论关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女生耽美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