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二百零八章 黄旗招摇 天子落泪(2 / 3)

加入书签

希望你能识相!

...

在幽深静谧的景福殿之中,有一些臣子正跪在天子刘协的身前,向刘协阐述着利害关系。

当今天下名义上的主人,汉天子刘协看着眼前他往日之中都不认识的小臣,面目一片澹然。

刘协出生于光和四年,今年四十岁。

刘协于建安元年为曹操迎至许都,自此他在许都中度过了二十五年的生活。

虽然说刘协少时遭乱,几乎身陨,但他自从被曹操迎至许都以来,生活条件已经得到改善。

这二十五年来,刘协美酒佳肴不缺,锦绣服饰有余。

但就是在多年养尊处优的生活下来,年纪方才四十的刘协反而已经满头银发,犹如一位老者。

这是因为刘协长期生活在,精神高度紧绷的环境中。

在以往的岁月中,刘协甚至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被曹操一刀毙命。

在这样的精神压力下,刘协的心力已经枯竭了。

那些跪在刘协身前的小臣,还在喋喋不休的为刘协分析着当今的局势。

但在分析了一段时间后,他们察觉御座上的刘协一句回应都没有,他们的脸上显露了愤怒之色。

他们不再掩饰,直接站起身来,其中一位小臣直接趋步至刘协身前,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问道:

「陛下何意?不愿禅让乎?」

这位小臣的脸上浮现了愤怒之色,好像刘协不是天子,是他犯了错的子侄一般。

刘协坐在御座上,看着眼前这位他甚至都不知道名字的臣子,竟然敢手指着他质问,他的脸上依旧是一片澹然。

在往常,这样身份低微,名声浅薄的臣子甚至都没有觐见他的资格,但可惜现在不是往常了。

刘协知道曹丕派这些无人知晓的小臣来,是为了给自己留条退路。

一旦他威逼禅让的举动有什么意外发生,那他可以将一切的责任都推到这些小臣身上,怪他们擅作主张,将自己完全从这件事中摘出去。

这位小臣的愤怒,并没有让刘协动怒或者惧怕。

在以往的岁月中,曹操的愤怒与残忍他都见识过多少了,这时他岂会惧怕这位小臣的威胁呢?

尽管不惧怕,但刘协亦没想着反抗。

他以前试着反抗过。

建安五年时,他暗下衣带诏,令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设法诛杀曹操。

董承与左将军刘备、长水校尉种辑、将军吴子兰、王子服等一起密谋。

结果事情败露,董承等人都被曹操诛杀,怀孕的董贵人也被绞杀,株连者无数。

后来有议郎赵彦曾为他陈述时局对策,曹操听说后就将赵彦杀死。

那些事件,让他对曹操发出了一句质问:

「君若能相辅,则厚;不尔,幸垂恩相舍!」

建安十九年时,伏皇后要求其父伏完诛杀曹操的密谋败露。

曹操要挟他废黜伏皇后,并代他写好了废黜伏皇后的诏书。

接着曹操派御史大夫郗虑拿着诏书,同尚书令华歆一起带兵包围皇宫搜捕皇后。

伏皇后藏到宫中的夹墙里,被华歆硬生生拖出。

伏皇后披头散发赤脚走出,向他哭诉求救道:「不能复相活邪?」

那时他就看透一切的说道:「我亦不知命在何时!」

随后伏皇后被活生生幽禁而死,他与伏皇后所生的两位皇子亦以毒酒毒杀,伏氏宗族百余人被处死。

也许自那日起,他就开始在等死了吧。

至于皇位,是他能决定的吗?

面对着小臣的咄咄相逼,刘协回想起当年有一位大臣,恭敬地跪在殿中宽慰着他:

「陛下,有臣在一日,大汉就不会亡。」

可是现在,荀公不在了呀。

脑海中回想起那人的忠贞谦让,刘协脸上第一次动容,他望着空旷再无旁人的整座大殿,终于开口说出了他的第一句话。

「魏王可自为也。」

在刘协说出这句话后,大殿中的这几位小臣大喜。

他们赶紧朝着殿外跑去,将这个好消息禀报给殿外等候的曹真。

随着那几位小臣的离开,刘协想站起身来,但因为心神的动荡,他脚下一滑,重重跌坐在了御座之下。

刘协知道当他说出那句话时,代表着大汉四百年的国祚就要在他手中断绝。

但他能有什么办法!

他身旁的侍中、尚书、谒者全都是忠诚曹丕的人,就算他不同意,这些人亦能用他的口吻写一封华丽的禅位诏书传檄天下!

曹丕派人来询问他的意见,只是走个过场而已。

就算他哪怕是死了,曹丕亦有办法让他的死讯在成功禅位之后再公布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女生耽美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