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大宁遭袭(2 / 2)

加入书签

之后,才点头道:“正是如此。”

韩度的疑惑,也是诸位尚书的疑惑。

陈迪忽然开口:“皇上,那也就说,辽东的百姓今年还没有换到粮食?”

韩度连忙上前,行礼道:“臣韩度,拜见皇上。”

但若是从京城调集粮食则不一样,京城有十几个粮仓,存放的粮食达到几百万石,这是为了应对大明各地灾荒的粮食。

宦官却坚决的想要将韩度的宝钞推了回去,苦笑着说道:“侯爷,这个奴婢真的不知道,您还是收回去吧!”

朱标端坐在上首位置,摆着六个锦墩,就好似排排坐分果果一样。

韩度心里非常清楚是怎么回事。

辽东百姓若是没有粮食,这个冬天会怎么过?基本上没办法过。

而且也的确是如此,其他五个锦墩上坐着的都是各部尚书。

自从皇上御极天下以来,这还是

当初纳哈出被平定之后,老子便在辽东之地设立卫所,准备将这片黑土地给收入囊中。但是这里的人员非常复杂,不仅有着原本已经归顺大元的汉民,还有着刚刚归顺大明的蒙元人。

脚步嘎然而止,回头便看到一个宦官疾步行来,道:“侯爷,皇上有旨,召见侯爷文华殿议事。”

“谢皇上。”韩度依言坐下。

黄豆虽然可以制作成为美味的豆腐,但是这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的。而偏偏,蒙元部族就没有掌握这门技术。

但是这样一来,必然会耽误大量的时间。

也就是说,黄豆可以代替肉食,却不能代替粮食。

而且,鞑靼突袭了大宁仓,这个消息人必然会很快传到辽东百姓耳朵里面。他们不知道朝廷会不会再次给他们送粮过去,心里自然会变得恐慌起来。

韩度一听,脸色骤变,朱标可是很少在文华殿召见自己,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?

低头沉吟片刻,韩度手腕一番,一叠宝钞出现在手里,悄无声息的塞进宦官的手心:“敢问,皇上召见我是为了何事?”

想了一下,咬牙点头道:“奴婢多谢侯爷。”

朱标脸色有些阴沉,冷冷的看着齐泰:“豆子是辽东三卫今年的收获,至于粮食那是准备用来和辽东百姓交换豆子的。”

另外,黄豆虽然也可以炒熟之后直接吃,甚至可以暂时的替代粮食。但是他和粮食还是有着巨大的不同,那就是黄豆虽然富含蛋白质和多种人必须的氨基酸,但是黄豆却几乎不含可消化的淀粉。

要知道辽东的百姓可是耽误不起啊,他们拥有的粮食每年都是经过朝廷精密计算过的。现在他们顶多只有一月左右的口粮,若是再从北平征调粮食,显然是来不及的。

陈迪顿时提高声音道:“那朝堂还需赶紧准备,早日再运送十万石粮食过去才是。否则,一旦暴雪封山之后粮食就运不过去了。”

其他无人听了,都没有什么反应,唯有韩度脸色顿时一变。

朱标看了齐泰一眼,话语一转说道:“但是大宁仓却有着六十万石的黄豆和大概十万石的粮食。”

老朱同意了,但是又怕以黑土地的肥沃,这里会迅速成为一个丰产粮食的地方。毕竟辽东距离京城太远,一旦这里的粮食被残元势力得到,那对大明来说可是一个极大的威胁。

“准奏,就依韩度所言,户部即刻发十万石粮食,由水师护送到辽东。”这是最好的办法,也是唯一的办法,朱标毫不犹豫的下旨。

陈迪并不是不知道可以走海运,但是他向来都是对开海有着芥蒂的。因此,他下意识的便会将海运排斥在外。现在看到皇上下旨,知道海运已经深入皇上的心里,他也只能无声一叹息,顿时默然起来。

解决了辽东百姓的口粮,朱标心情好了一些,问道:“那咱们再来说说,这鞑靼部为何要袭击大宁仓吧。”

齐泰见刚刚韩度表现让人瞩目,他不想韩度再出风头,便抢先在韩度之前开口:“皇上,会不会是鞑靼将大宁仓误认为是存放的粮食了?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历史军事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