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59章 抓捕(2 / 4)

加入书签

后就住到你家去。

李云海这种级别的富翁,每年在省里纳税不知道有多少亿元!

他的人身确实受到了威胁,家人也很可能被人伤害,在这种情况下,当地的警方有必要提供保护。

陈静向局里打了报告,领导给予了批示,给陈静安排了一项特殊的任务,那就是不必来局里打卡上班,24小时全天候保护李家人的安全。

家人的安全解决好了,李云海也就放下心来。

第二天,李云海来到四海广场的办公室。

他现在出行,身边都会有几个保镖护卫。

庄勇和丁强是他最信任的保镖,更是形影不离。

有时候他并不是要讲排场,而是必须顾及自己的人身安全。

但是看在别人眼里,却只觉得这个李老板好生威武霸气,不管走到哪里,身边都带着保镖。

在办公室里,李云海接到西州总部蒋志军的来电。

蒋志军汇报了公司生产方面的事务。

上次广交会接到了那么多的订单,需要做出妥善的安排。

“李总,最近国内订单增多,我们的产能告急。”蒋志军说道,“找代工厂的事情,我们得抓紧了。”

1992年以后,我国的改开速度加快了不少。

这一年下海经商开公司的人特别多,比起1984年来,规模多出数倍。

对有志之士来说,体制内的职务,除了舒适之外,并不能带给他们太多的金钱收入,也不能实现他们的梦想。

于是很多人开始跳出舒适区,开启了一轮下海的大浪潮。

全国各地的商店、小微企业,有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。

国内对办公设备的需求自然增长了很多。

以个人电脑为例,从80年代年销几万台,成长到90年代末的年销近千万台!

这是一个质的飞跃!

再加上90年代本就是个人电脑普及的辉煌时代。

不仅我国如此,全球各个国家都是如此。

随着互联网的到来,随着无纸化办公的推行,个人电脑迎来了热销时期。

在p普及化的90年代,戴尔电脑始终保持着30%以上的高成长率,战胜了ib等对手,成为全球电脑销量冠军。

1992年,戴尔电脑首次进入《财富》500强,戴尔本人也成为世界最年轻的五百强e,刷新了历史纪录。

和戴尔同年崛起的李云海,也迈着坚定的步伐,朝着财富500强前进。

李云海做过一项统计,四海电脑和戴尔电脑,在本土以外的市场,占有率其实差不多。

认真算起来的话,四海电脑在其他国家的销量还要高于戴尔电脑。

本土作战,四海电脑的占有率也很高,但不得不承认的是,我国整体的电脑市场,远远不及米国!

这一形势,直到90年代才得以改观。

四海电脑的品牌效应已经打开来,在国人的印象中,四海集团就是高端、品质的代名词,几乎所有人都听说过四海产品的广告,很多小朋友甚至是看着四海集团的广告长大的。

品牌战略的成功,让李云海在90年代的计算机浪潮来临之际,肯定会赢,而且能赢麻了!

寻找代工厂,也是李云海制定的战略。

因此四海园区今年没有再进行扩张。

李云海跟蒋志军商量,在花城和鹏城寻找合适的代工厂。

岭南仪表厂可以成为代工厂之一。

除此之外,还要寻找两三家代工厂。

蒋志军要照顾总部的生产,暂时脱不开身。

寻找代工厂的事情,李云海打算交给郭婉华去做。

结束和蒋志军的通话,李云海联系郭婉华。

他要求郭婉华做三件事情。

一是尽快敲定和岭南仪表厂的合作。如果对方股改迟迟不能落实的话,那就只能舍弃这家工厂,另外寻找合作伙伴。

二是在花城和鹏城等人,再找两三家代工厂,一定要找有实力的、有电子行业基础的工厂合作。

三是协调总部出货,保证全球各地的订单如期交付。

郭婉华一一答应。

岭南仪表厂关立忠的意外死亡,并没有改变事态的发展和走向。

新上任的厂长名叫许石松,此人做事向来雷厉风行,担任厂长的当天,便以铁腕手段,执行职工股份制改革的方案。

为了达到和四海集团合作的目的,仪表厂并没有接受金海元器件厂的入股请求。

许石松向郭婉华打来电话,说仪表厂可以一边进行股改,一边替四海集团代工。

郭婉华不敢做主,请示李云海。

李云海接受了这个建议,让郭婉华和许石松联系,尽快安排第一批生产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玄幻魔法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