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71章 各显神通(1 / 2)

加入书签

酉时三刻,胡乱放铳的辅兵被捆得结实,等待属于他们的命运。

耿郅冷峻的目光扫视众人,道:“行了,喝过这碗酒就上路罢。”

军法司吏员挨个给他们灌了碗酒,即将刀起人头落地时,朱慈烺适时出现,李仲都陪同在侧,耿郅下令收手。

朱慈烺冷声道:“别停,我过来观斩。”

耿郅再次下令,军法司众人似是事先得到指令,刀刃堪堪贴着辅兵们头皮擦过,一缕缕头发散落在地上。

见辅兵们吓得不轻,朱慈烺缓缓开口道:“你们命大跑回来了,更多胡乱放铳的辅兵呆愣当场,而后被清军箭只射成靶子。

八十一名辅兵听到天鹅号声后,击发鸟铳,七十二人活着返回本阵。

本将军不扯什么家国大义,只谈存活多少,丧命几何。

本宫此次法外开恩,每人二十军杖且先记下,但只有这一回。前提是下次再与清军交锋,你们得遵从号令。”

“否则……”朱慈烺冷笑一声,道:“再掉下来的,便是尔等头颅。”

朱慈烺与李仲都赶往中军军帐,安排各项军务。

今夜,朱慈烺辗转反侧,难以入眠,近期明显缺觉,失眠与睡觉认床的老毛病复发了。细心些观察,可以看到他卧蚕处浮现淡淡的黑眼圈。

今日一阵,着实将苏拜与阿尔津打疼了。阿尔津嚷嚷道:“火炮怎地还没拉来。”

苏拜回道:“你急什么,许是路上耽搁了。”

恰在此时,游骑来报:“发现明军正在移营。”

阿尔津皱眉道:“知道了,继续探查。”转头对苏拜问道:“咱也移营?”

苏拜提议道:“等火炮来了一起走吧。”阿尔津不言语。

“你先领大部旗丁跟住那支明军,我留在此地接应火炮。”

阿尔津略一琢磨,应了一声,率部追及龙骧营。

曹显与张安、窦文抗率领五百余骑向西南、东偏南、东南、正南兜了一大圈,撞见负责运送火炮的百余清军。说是清军,大部分是包衣阿哈。

乌漆麻黑的夜空,星斗多数隐匿了身形,大清包衣们奉命熬夜向前线运送火炮。

眼瞅着不足百里,以为可以松一口气时,斜刺里杀出五六百漫山遍野的明军骑兵。包衣们也看不懂明军摆出的是什么阵形,只听得鬼魅般的喊杀声。

身为一名光荣的大清包衣阿哈作何感想?当然是接受现实。

五十余骑大清天兵瞧见五百余明军奔突而来,极其英勇的上前迎战,接了两阵,异常丝滑地奔向预定交付火炮方向。

包衣们的抵抗意志不足以支撑他们坚守护卫火炮,四散而逃。其实明军骑兵并非冲他们来的。

捣毁火炮后,五百余骑好象不放心,又将火炮弹药拖拽走,后来嫌麻烦丢到静静流淌的大凌河,众骑兵返回龙骧营新驻地。

顾洞河与大凌河交汇处为江心三角洲,三面环水,只西北方有片不算宽阔的河畔可供通行。

朱慈烺听罢几人描述,笑道:“够下本钱啊,又是威远炮、又是大将军炮,这得是多恨咱们。”几人听后也笑起来。

朱慈烺又道:“给你们记一功。”

阿尔津听过苏拜叙述,萌生退意,道:“要不咱撤吧,犯不上。”

苏拜道:“你甘心么?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了?”

阿尔津道:“也罢,那便再试一阵。打不下来,即刻撤走,别搁这干耗着。对了,怎地还未寻到粮草所在?”

苏拜嘀咕道:“应就在附近,到底在哪呢?”

翌日,阿尔津亲领百余骑探查龙骧营新营地,垂头耷拉脑地折返大帐,道:“甭试了,三面环水,河道还挺深,等咱扎好木筏,人家早跑没影了。”

苏拜叹息道:“再等两日,若真寻不到,你我二人自认倒霉向皇上领罚吧。”

此前,皇太极在松山前线头脑风暴一段时间,一日收到盛京传来的讯息,他挚爱的宸妃病了。

加之松锦决战落下帷幕,十余万旗丁每日糜费钱粮不知几何,遂下令除少部清军继续围困洪承畴与祖大寿,其余撤回盛京。

就在苏拜、阿尔津二人内心动摇之际,运气并非总站在朱慈烺这边。

第二日夜,游骑传来讯息,二人不惜动用大规模哨骑,寻找明军运粮踪迹奏效了。

一队二十余骑的清军探马,稀里糊涂为躲避明军夜不收,恰巧遇到返回和龙山的运粮队伍,以极高的执行力,克制住劫杀运粮队伍心思,拼命的逃遁。

上百夜不收围堵情况下,逃走五个哨骑。抵达清军大帐帐外时,三个已断气,伏在马背上,一人重伤昏死,一人轻伤。

那轻伤游骑踉跄着入帐上报,大半夜不睡觉的苏拜与阿尔津闻听后喜不自禁。

苏拜当即点齐半数骑兵,突袭龙骧营粮草所在,和龙山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历史军事相关阅读: